电子通关智能卡口系统这一高新技术产品,作为海关物流监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着在进出口集装箱及散货物流监控的重要作用。系统进行车辆、集装箱、电子地磅等现场数据的采集工作,结合载货单信息、通关信息和物流监控系统等环节的信息,对进出口集装箱现场称重、查验放行。达到在不影响通关效率、不增加企业负担、不增加海关工作量的前提下,提高海关的查验率和客观公正性。同时,大量准确的现场物流数据,也是进行数据分析、风险布控的数据来源。通过分析,可以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在卡口进行查验、拦截已经布控的集装箱,提高了查验的准确性。
智能卡口主要是对通过卡口通道的车辆自动进行重量采集、集装箱号码的采集和识别、RFID 电子标签的识别等数据采集,并将所有采集的记录数据和相关图像存入后台,然后将采集和识别的数据发给海关集中监控平台进行比对,系统根据返回的比对结果确认是否放行和抬杆,从而实现卡口通道的自动化无人监管,保证了数据的客观性和监管的力度。
电子通关卡口前端部分其主要功能和作用就是采集主要进出口集装箱通道所经过的集装箱车辆的各种信息并与海关管理平台数据库进行对接,传输数据并进行比对,以起到和加强海关官署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走私犯罪。该系统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工干预,提取重要收据,以便查验。
电子通关系统建设原则
本项目电子卡口系统,它的建设与运行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子卡口系统能否正常顺利的平稳运行。我公司建设电子卡口系统按照以下原则:
1、统一性原则
卡口系统应采用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接口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安全认证,应确保能够和海关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之间的业务数据进行对接,应确保企业、海关的用户使用习惯的一致性。
2、先进性原则
无论是卡口系统硬件建设或平台设计开发,都应采用高标准和业界领先的技术理念,并确保整个平台在正常投入使用以后,能够适应至少5 至10年内业务发展的需要。
3、可靠性及安全性
系统提供的技术设备要保证能在本地区天气环境下,全天候24 小时连续工作,运行稳定可靠。
系统要适应现场温湿度要求以及电网波动大、电磁信号环境复杂、处于雷击高发区等特点,采取必要技术手段,确保系统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整个系统的采集、控制高度智能化,尽量减少人为干预,提高通关速度和效率,对卡口通道业务和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实现卡口无人值守。
系统应具有较高的抗干扰、防止非法闯入能力,具有自我诊断、及时报警及错误恢复机制,软件及网络应具有相应的加密技术,以保障系统的安全。
4、兼容性和扩展性
系统应采用模块化结构,兼容性强、扩展性好、安装方便、维护简单,能够灵活修改卡口模式、卡口时序等。
系统集成时,数据的接入和输出要确保能在统一平台下各子系统灵活、同步地接入。
系统应提供与海关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进行无缝对接的标准接口。
系统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卡口的扩容、升级,并作必要的预留设计。
各系统应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诸多方面的接口与工具,使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和可移植性。
5、经济性
系统配置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当考虑经济性,并充分考虑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
6、精确性
系统运行应精确地满足工程的功能要求,精确清晰地发送信息和采集数据。
7、易用性原则
卡口管理系统应稳定可靠,操作简单,人机界面人性化程度高,对于使用人员,只需要经过短期培训,即可掌握和熟练操作本平台的各项功能。
8、开放性
系统配置遵循开放性原则,各系统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诸多方面的接口与工具使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和可移植性。
9、高效性
系统采用高性能的服务器及高效的硬件数据采集设备保证卡口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卡口系统通过合理的时序配置以及优化的后台处理流程,在网络环境正常的情况下,使得车辆在卡口位置停稳并刷卡后,等待处理结果(栏杆抬起或提示不能放行)的时间不超过8秒。
10、可维护性
系统设计要求对系统的维护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支持远程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可自动对系统功能进行升级,对系统的故障异常,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追朔跟踪。设备故障处理方面,由于引入了串口服务器,使得设备故障的排查变得非常简单、快速,可实现对设备故障的快速定位。故障处理也可通过简单的替换模块配置修改来实现。
电子通关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集装箱号码识别部分,该部分主要是对集装箱号码信息进行采集。
2. 车牌识别部分,该部分主要是对集装箱车辆车牌号码信息进行采集。
3. RFID电子标签部分,该部分主要是对一些固定车辆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采集。
4. IC卡识别部分,主要是对一些临时集装箱车辆的信息进行采集。
5. 自动放行控制系统部分,该部分主要有电子栏杆以及主控部分完成,主要是实现对非法车辆进行拦截处理。
6. 称重数据采集部分,该部分主要是对经过车辆的重量信息进行采集。
7. 接入海关电子口岸管理平台,该部分主要是前端数据采集部分与海关后台管理系统进行衔接并共享部分数据,以实现人工信息对比和自动信息对比。同时数据向后台传输,实现了海关后台对关口前端的监管。同时采集的可能还有放射性物质的检测,X光机的检测等检验检疫方面的检测信息的接入。
电子通关系统总体结构图: